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一步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突破傳感器、工業軟件、工控系統等瓶頸制約。
因地制宜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形成智能制造創新氛圍和產業集群,打造新的增長區域。
機構指出,智能制造大背景下,產業升級以及新興行業的發展將會拉動工控產品需求。目前我國工控行業整體化國產化率較低,且中低壓變頻、伺服和PLC(可編程式邏輯控制器)等主流產品國產率更是低于30%。未來國產品牌有望依托其在價格、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優勢迅速搶占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相關概念股:
信捷電氣:需求增長疊加進口替代,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間
2016年平穩增長,公司2016年實現營收3.53億元,同比增長16.82%;實現歸母凈利潤1億元,同比增長23.26%。公司核心產品PLC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15.64%,毛利率穩定在57%的較高水平;人機界面收入8761萬元,雖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過去三年產品平均價格持續下降,公司通過改進產品設計和加強成本控制,2016年毛利率小幅提升至35.16%;伺服系統產品收入7734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23%,毛利率隨自制電機規模擴大及對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增強而有所提升,由2015年的28.16%提升至30.62%。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告,實現收入9036萬元,同比增長39.14%;實現歸母凈利潤2492萬元,同比增長40.19%。
需求增長疊加進口替代,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間:PLC是控制系統的“大腦”,技術壁壘高,軟件是核心;公司以小型PLC產品為主,主要面向OEM市場,憑借高性價比優勢,在不技術醇熟的歐美、日本和臺灣廠商競爭中,占據國內約5%的市場份額,實力彰顯;公司本地化服務優勢明顯,推出定制化產品的速度優于外資品牌,市占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公司今年將推出中型PLC、高性能伺服驅動器等新產品,打造“可編程控制器+人機界面+伺服變頻等運動控制部件+機器規覺等檢測部件+機械臂”完整產品線,并重點布局包裝機械、數控機床、玻璃機械、木工機械、紡織機械等行業領域。經濟底部復蘇,工控市場回暖確定性強,將帶動公司產品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國產品牌崛起,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明顯技術提升,進口替代的進程在加快。公司重規新產品開發,2016年研發投入2632萬元,占營收比重7.45%;研發人員占總員工數31.52%,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具備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能力,解決下游客戶痛點:國內工業轉型升級政策持續加碼,十三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重點突破DCS、PLC、SCADA等工控自動化行業關鍵產品。公司以小型PLC為核心,橫向拓展伺服控制系統和機器規覺系統成效顯著,已具備為客戶提供工控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國內工控自動化下游行業多而散,國內人力成本提升,客戶自動化升級改造意愿強烈但同時又受制于自身集成應用能力弱,因此對自動化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及系統實施商的集成能力具有明顯依賴。公司PLC品牌在國內知名度高,從零部件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角色轉變,將明顯提升下游客戶產品應用體驗,提高實施效率,更貼近客戶解決痛點。同時,公司在向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還將帶動伺服系統和規覺系統等核心部件的收入;隨著新產品投入市場,銷售量增加的同時產品性能和質量將進一步得到驗證,為新產品迭代和軟硬件穩定性提高提供支持。
投資建議:預測公司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82億元、6.51億元和:8.75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1.28、1.68和2.17元。
匯川技術:通用工控需求強復蘇,新能源車待業績釋放
受益下游需求復蘇,通用工控業務推動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公司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82億,同比增長37.73%;實現歸母凈利潤1.72億,同比增長23.54%。一季度整體毛利率為46.57%,較2016年下降1.55個百分點。收入繼續維持高增長主要源于通用工控類及軌道交通牽引類業務延續高增長;毛利率水平下降源于一季度研發投入(管理費用1.84億)繼續增加有關。
繼續受益下游復蘇,通用變頻器、伺服、PLC延續高速增長:工控下游行業延續2016年三季度復蘇,2017年第一季度通用變頻器、伺服、PLC及HMI分別銷售2.15億、1.33億、0.33億,對應同比增長75.86%、105.88%和96.25%。按照行業分類,公司智能裝備&機器人銷售數量同比增加62.36%,訂單金額同比增加60.41%。工控下游應用,一方面傳統行業智能自動化升級;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出現,如變頻空調、鋰電等,派生需求帶動公司通用變頻、伺服、PLC等板塊收入快速增長。
新能源車暫受政策調整影響,二季度物流車、客車將陸續釋放業績由于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影響一季度銷量,宇通客車銷量下降50%。公司宇通以及客車出貨季節特征影響,一季度銷售實現0.44億元,同比下降38.35%。公司目前主要為客車供應電機電控產品,宇通是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約80%,同時共計也積極尋求其他客車客戶,預計客車銷量會在三、四季度放量。
2017年公司將重點開發物流車市場、布局乘用車市場。目前已經跟進一些物流車企,預計二季度開始釋放業績;乘用車目前訂單規模較小,公司與東風、吉利、奇瑞、北汽等車企均有接觸,預計2018-2019年將是乘用車釋放業績階段。
軌道交通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46%,公司積極拓展新市場:一季度軌交業務交付兌現收入0.46億,同比增長146.41%。經緯軌道一季度末在手存量訂單5.56億,在手訂單充足。其中去年簽訂的蘇州3號線工程約4.26億的訂單還未開始交付。
公司在軌交業務方向拓展蘇州、深圳之外市場積極性很高,子公司經緯軌道一季度引入自然人投資者莊仲生(現任咸陽現代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以期借助其在軌交領域的資源和力量,在2017-2018年之間,在蘇州、深圳之外的國內城市獲得至少一條完整牽引系統訂單。
預計公司2017-2019年實現凈利潤12.09億、15.12億、18.43:億,同比增長29.83%、24.95%、21.94%;對應EPS0.73、0.91、1.11,P/E33倍、26倍、21倍。
新時達:傳統電梯業務承壓,機器人全產業鏈布局加快
新時達公布2016年年報,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27.27億元:同比增長80.92%;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71億元,同比下降9.7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降10.26%,實現每股EPS0.28元。
機器人及運動控制類產品業務發展迅猛: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產業務2016年營收17.46億元,同比增長397.26%,該業務占比公司總體營業收入首次突破64%,實現2016年初提出的公司總體營業收入過25億、機器人與運動控制業務營收“翻兩番”的目標均已完成,自產機器人本體產品的銷量突破800臺。
機器人業務營收增長的主因是2016年收購會通科技100%股權及曉奧享榮49%股權,會通科技在國內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下游應用客戶超過7,000家,且與公司的的目標客戶高度一致,有助于公司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曉奧享榮和子公司上海新時達于2016年2月,在昆山開發區設立全資子公司,負責運營智能化機器人柔性工作站和汽車智能化柔性焊接生產線生產項目,以此公司在行業內率先打造的“關鍵核心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完整產業鏈發展格局初顯成效。2017年公司提出的經營目標為:總體營業收入力爭突破30億元,來自機器人與運動控制產品業務的營業收入力爭突破20億元,自產機器人本體銷量力爭“翻一番”,突破1600臺,成為自產機器人本體的內資數量領軍企業。
電梯控制類業務面臨行業調整,著力變頻器細分業務擴張優勢同轉向存量市場:2016年電梯控制類業務營收4.76億,同比下滑15%,主要由于下游電梯整機市場進入調整期導致銷售下降,從而導致電梯控制成套系統擴建技術改造項目低于預計效益,但公司在電梯控制系統產品的行業龍頭地位并未發生變化。
2016年公司的“KeyPanel操縱箱系列”已準備進行市場推廣;“新時達Gateway”項目在2016年7月正式發布推廣到市場;“C7000型標準化控制柜”產品在2016年5月投入市場。2016年公司形成并掌握的CAN工業現場總線通訊技術等核心技術,使公司再次取得了電梯變頻器行業的競爭優勢。2017年公司將著重提高成熟產品和創新產品制造水平,內部挖潛增效;同時,公司將積極探索整體解決方案、舊樓房電梯改造等市場機遇,逐步將業務目標轉向存量領域。